“知难行易”vs“知易行难”

中国革命家,思想家孙中山先生的认识论学说-“知难行易”还是“知易行难”还真是个千古难解的哲学命题。上回在参观了孙先生的故居纪念馆时,对于他所提的这四个字,印象非常深刻。

借用禅宗的说法,由一系列的“渐悟”导致茅塞顿开的“顿悟”——认识到“知难行易”和“知易行难”这两种貌似水火不相容的提法其实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是正确的。具体来讲,对于一般浅显易懂的“知”而言,的确是“知易行难”。比如,大家都知道贪官污吏不好,但一旦权在手而又缺乏监督机制,在金钱、美女的诱惑下要想洁身自好是难之又难的;而对于关乎人生与自然规律的至理(古人称其为“道”)而言,又的确是“知难行易”,以至于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的程度。而对于掌握了人生与自然规律之至理的人来说,依道而行几乎就像呼吸的本能一样须臾不可离般简单。

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,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;学过数学和物理学的人也应该知道,在不同的参照系,其座标也是不同的。离开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标准,我们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。这也是为什么世间存在好多相对立的理论、信仰、宗教,都有自己的忠实信徒,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原因。不同的人,对相同或不同的对象,在相同或不同的(时代、环境、技术的、物质的等等)条件下,就会得出“知”和“行”孰难的不同结论。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众多重要理论,如皮浪(希腊哲学家)的怀疑论,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,达尔文的进化论,洛伦兹的人性论,沃森的行为主义,斯金纳的经验论,明朝中叶新儒学的王阳明(守仁)的“知行合一”说……我们说,它们都不是绝对的终极真理,都是有条件局限性的。

说真的,“知”和“行”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程度的字眼?除了这两个动词之外,“难”和“易”又该是如何诠释呢?突然这一句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冒了出来,请问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,可以用上的是“知难行易”呢?还是“知易行难”?我不会做很仔细的分析,那样子太伤脑筋了。

在我的字典里,每一件事物都有正和负面。所以,利用宇宙间的吸引力法则来说的话,那将会是由不自主的潜意识发射出去的讯息和能量,如果是正面的,那则会引来更多正面的能量。相对的,如果是发射出去的讯息和能量假如是负面的,那更多的负面将会被吸引力拉了过来。意思说,如果我知道那不是一件容易可办到的事,但是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办到,我一定会想尽办法克服这个难题。所以,由于思想上种下的是积极正面的想法与思维,所以即使是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轻易的遇难解难,因为所有的困难/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,那么就不再是问题了。反之,倘若从一开始知道那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,而没有培养积极的想法和行动去配合,去设法破解难题,思维上就会一直想着那真是不容易办到的事,这样负面的讯息一直像毒素般渐渐地腐蚀健康的思维,负面的能量就越积越多,办起事来总是觉得处处都是障碍,荆棘,自然地会办得不好,甚至认定那是不可能会办好的事,那么...要办好,就成了真的难事咯。

我好记得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得好“成功者有正确的思想,失败者有不好的习惯”。我...? 我喜欢挑战自己,超越自己。没有办不到的事,只有办不好的事;办不好是能力不足?方法不对?那就找出源由,自省,对症下药和改进... ...只要不停不停地练习,铁柱亦可磨成针。每一天都试着把小事做好,这就是迈向成功的大事。
才露面一次的爱包(爱袋)。原来,生活当中我的包包/袋袋都已有了选择。
Anything's possible! Where there's a will, there's a way.
多谢joshan~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